王长龙:从校园“足球传奇”到乡村“洼地崛起”

2023-08-12 06:21:3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商河县地处黄河北岸,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洼地众多,有“七十二洼”之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然而,就是在这片洼地上却崛起了一所堪称奇迹的乡村学校——孙集镇中心小学。

它的奇,是奇在最简陋、最艰苦的条件下创出了一张闪亮的“足球名片”;更令人称奇的是“10年夺得29冠,他们的足球却是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教的”,并在商河县开创了多个“第一”——

第一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第一个省级全环境育人规范校,第一个省级创新素养实验学校,第一个省级农村温馨校园,第一个夺得全省足球联赛冠军、市冠军的学校,第一个全市特色学校,第一个开设创客工作室的学校……而今,全校90%以上的学生会踢球,8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和班级比赛,形成了“班班有球队、人人会踢球”的良好氛围。


(资料图片)

它的奇,在于其成绩不止于足球:从2010年至今,斩获了大大小小60多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2名教师荣获省级荣誉,10名教师获评市级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教学能手等,学校教育质量也一直稳居全县前列。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学生不仅保持着农村孩子特有的率真淳朴,而且阳光自信、活泼大方。这里的师生留给每名来访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精气神特别足!”

它的奇,更在于它的巨变。而巨变的缘起,则是23年前这所学校在面临生存困境之际迎来了一名新校长——王长龙。

个头不高、说话声音不大的王长龙,无论是从衣着还是样貌看起来都更像一位朴实的农民。然而,一聊起教育,聊起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他仿佛瞬间换了一个人,言谈之间时时流淌出的是对教育浓浓的情怀以及洞见和智慧。

足球,为什么会成为孙集镇中心小学一张闪亮的“金名片”?背后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足球要和网络游戏抢孩子!”

跟所有农村小学一样,孙集镇中心小学的起点比较低,建校初期还是“破房子、土台子”,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低——“七年换了三任校长,基本上没有成形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百废待兴”是2001年王长龙来到这所学校时的真实现状。

最令王长龙深感焦虑的是到了2008年左右,农村掀起了外出打工潮,孙集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有200多人,占了全校学生数量的一半。

2010年春节期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家访。几名教师来到学生晓晓家里,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晓晓的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春节不回家,为了不让孩子到处乱跑,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没想到,晓晓却沉溺于网络游戏,经常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眼睛都熬坏了。爷爷、奶奶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而像晓晓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这让一直在农村长大、在农村工作的王长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如果留守儿童假期和放学后监管的难题不破,就谈不上什么学校发展。”在夜不能寐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不禁令他兴奋不已——组建几个包括足球队在内的兴趣小组,把学生们“拢”起来。

“足球要和网络游戏抢孩子!”想到就干,王长龙组织教师们以刻不容缓的急迫之心很快把全校喜欢足球的学生召集了起来——全市第一支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足球队就这样在孙集镇中心小学成立了。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没有专业教练,没有合适的场地,没有训练器材。面对如此“三无”困境,王长龙的决心没有丝毫的动摇。

没有合适的场地,就先在学校的煤渣操场上带领学生们踢起来再说。足球场是从盐碱地里平整出来的土地,厚厚的土层里混着石子,一脚踢下去可谓尘土飞扬、石子乱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跌倒磕破一层皮。”

没有专业教练,就先让喜欢足球的教师顶上。在他的动员下,任教语文的王恩灵和王长礼以“现学现卖”的方式成为兼职“足球教练”。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专业上的障碍。球队没有训练方法,就从网上查;没有训练经验,就虚心向别人请教,自编了足球教材,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虽然很“土”但非常实用的训练方法。

“没有球门,就把单杠和双杠当球门;没有好的足球,就用小皮球、小篮球踢,踢坏了自己就掏腰包买一个,实在不行就把一些废纸团在一块,用胶布缠成球状当足球踢……”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长礼与王恩灵都感慨不已。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培育了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你的梦想是什么?”在一次采访中,记者这样问道。

“我想进国家队!”一名小球员放声喊出了自己的梦想,又扭过头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们踢的不只是足球,更是一种精神!”

足球队成立后,仅靠两位兼职教练无论如何都是很难向前推进的。“而校园足球作为提振师生信心、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基于这种思考,王长龙主动“请缨”,成为领队加教练。如此一来,不仅壮大了教练队伍的力量,而且增加了师生和家长对该项目的关注度和信心,形成了一支以校长为核心的“教练员+班主任”足球项目团队。为不耽误学生们学习,3名“草根教练”就利用下午放学后、周末、假期带领他们训练,从未间断。

足球运动的开展,效果显而易见。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回家无人监管的难题,而且让他们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还密切了家校联系。时间一长,起初观望的家长也先后让孩子加入足球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2年的商河县“体彩杯”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中,孙集镇中心小学一鸣惊人,勇夺冠军。那一刻,王长龙、王长礼、王恩灵和学生们激动地相拥在一起,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这次夺冠,不仅大大提振了足球队的斗志和信心,而且鼓舞了全校师生,学校有了“精气神”。很快,足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他们爱上这项运动。“我们踢的不仅是足球,更是一种精神!”王长龙借机引导全校师生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什么是孙集小学的“足球精神”?最终,大家共同凝练形成了“勇敢、团结、机智、不放弃”的“足球共识”。

汗水洒过的地方,终会开出鲜花。孙集小学也由此开启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想做,就做到最好!”这是王长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了孙集小学的师生们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辉煌战绩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2015年,在济南市“体彩杯”足球比赛中,学校的男、女足球队分别获得了济南市第三名和第二名的骄人战绩;在接下来的梯队比赛中,夺得第一个全市联赛冠军,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学校制定的三年目标,同时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就在这年夏天,商河县教体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拨专款140多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个标准的8人制足球场地,师生们终于告别了煤渣球场。

有了优良的训练环境后,到2019年,孙集镇中心小学连续获得了15个商河县足球冠军,济南市的6个冠军、1个亚军、1个季军;获得了2016年、2017年山东省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冠军、亚军。截至2021年,学校共夺得17个县联赛冠军、10个市联赛冠军和2个省联赛冠军。

此间,王长龙并没有将目光仅仅停留在踢球这一件事上。他明白,只有让校园足球常态化和制度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化。基于此,学校成立了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制定校园足球三年、五年发展规划;把足球列为校本课程,举办足球暨文化艺术节。足球队的大门面向全体学生敞开,不收费用,不设定门槛。各个班级都成立了足球队,从一开始的以留守儿童为主,到全校90%以上的学生会踢球,8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校级或班级联赛,形成了“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人人会踢球”的良好足球运动氛围。

在孙集镇中心小学,“足球精神”像一道光,唤醒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实施,足球精神也逐渐上升成为“智慧+坚持”的学校精神。

“小足球撬动学校大发展”

足球,只是孙集镇中心小学20余年来在蜕变中成长的一个切面,是王长龙撬动学校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发展的一个支点。他深知,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区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就必须“多点发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用足球为学校发展推开一扇窗,为师生成长打开更多的门”。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

“让每一片叶子都发绿,每一朵花儿都芬芳。”“建阳光校园,育阳光少年。”这是王长龙办学追求的一种朴素表达,也是他基于学校文化构建的思考。

有了方向,路径是关键。怎样才能让教育适合每名学生的发展?王长龙在教师成长、课堂改革、课程建设这三大关键工程上下大力气,打造出了一种活力迸发的“孙集气象”。

他认为,农村学校落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理念的落后。为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他组织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为每名教师购买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教学新密码》等书籍,召开读书交流会,让成长从阅读开始,并指导中青年教师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发现自我优势并寻找自我成长的生长点。王菲、王新慧、王晓惠、侯晓影等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课堂是学生成长最主要的场所。而在王长龙眼中,是否体现“包容性”是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有包容性的课堂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奇思妙想”;有包容性的课堂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重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有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带着微笑进课堂”“有尊严地走上讲台”和“我的激情课堂”等,以促使教师打造“平等、和谐、互动、包容”的阳光课堂,成就学生的“阳光成长”。

在课程建设上,王长龙没有止步于足球。

2018年10月,他来到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聆听了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给虹口学校学生上的一节创新发明课。这节课对他的触动非常大,让他看到了农村地区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的巨大差距,也使他意识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于是,王长龙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县成立了第一个创客工作室,两年时间制作了近1万件手工作品。与此同时,还先后开展书写、诵读、小发明制作、劳动、跳绳等36个方面的“小达人”比赛,注重通过多元评价,评选“最美阳光少年”,逐渐形成了“动感校园、科创校园、人文校园”三大特色,成为学校的新亮点。

“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在王长龙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孙集镇中心小学的“五育融合”也相继开出了“大大的花”:近年来,有60名学生的创客作品在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中获奖,另有5件作品正在参加第十六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在济南市校园艺术节荣获舞蹈一等奖,在济南市小学生跳绳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评中荣获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一等奖。

“阳光校园”里的“阳光故事”

王长龙坚信,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态。“阳光教师”“阳光老班”“阳光少年”“阳光父母”……在孙集镇中心小学,花式繁多、覆盖面广的“阳光评价”评出了什么?什么样的学校可称为“阳光校园”?

有这样几个镜头:

——近三年来,王长龙走访了200多户特殊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争取社会捐助折合人民币近20万元,先后帮助180名学生解决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2021年,有两名特殊的学生引起了王长龙的注意,一个有轻度抑郁症,一个身体特别肥胖。王长龙就和这两名学生约定,每天早上上课前一起跑步,只要能坚持一周,就给他们奖励。因为学校设有“阳光币”,学生无论在德智体美劳哪个方面表现优秀,都会得到“阳光币”,可以到“阳光超市”换取自己喜欢的文具。“没想到,我们一直跑了一个学期,患抑郁症的学生神奇地好转了,肥胖的学生身体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这更坚定了王长龙要将以足球为龙头项目的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到底的信心。

——“你是我的小苹果”,指的是孙集镇中心小学2015届毕业生蓝洋。因为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和姐姐有精神疾病,蓝洋被列为学校的重点帮助对象。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2014年暑假,山东卫视来学校制作关爱留守儿童的节目,当时只有11岁的他和主持人一起演唱了一首欢快的《小苹果》,他也因此成为老师和小伙伴们心中的“小苹果”。小学6年间,王长龙和班主任先后十几次到其家中,送去面粉、食用油、月饼和现金;在蓝洋升入中学后,王长龙又帮助他联系社会上的爱心企业,一直资助他。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他更加勤奋努力,于2021年成功考上了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2年7月,学校邀请蓝洋回母校作报告。他难掩心中的激动:“感谢母校,让我学会了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21年中秋节前夕,王恩灵、王长礼收到了一盒来自西安的月饼。他俩很纳闷:“我们在西安没有亲戚、朋友,谁会给我们寄月饼呢?不会是寄错人了吧?”正在两个人感到茫然之际,突然收到了短信:“老师,我们是孙雪、王光月。中秋节到了,给您寄一盒月饼略表心意!”

原来,这两名学生是学校第一届足球队的队员,正在西安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代表山东女足以小组第一名的身份杀进决赛,并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中秋节前夕,两名学生利用休息时间给校长和老师寄来了月饼。目前,孙雪被授予“运动健将”荣誉称号,两人都已经免试被大学录取。

——在孙集镇中心小学,一个“后备厢里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由于学校教师缺乏,一旦有教师因病、因事请假,就容易耽误学生上课。青年教师路小晶为了不给学生耽误课,直到预产期的前一天,把所有工作安排好以后才去住院。住院的第二天,孩子就出生了。事后,王长龙才知道,为了应对上班期间突然出现意外情况,她把被褥等生产所需的物品提前几天就放在了汽车的后备厢里。后来,王红燕、王晓惠等六七名教师也和路小晶一样,直到生孩子的前一天才请假……

何为“孙集经验”?怎样才能“让每一片叶子都发绿,每一朵花儿都芬芳”?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些细小琐碎而平常的故事里。

未来,乡村学校,路在何方?如何打造出具有农村特色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样态?回望23年走过的这段长路,思考着学校新的发展之策,王长龙感到新的挑战又来了……

【后记】

孙集镇中心小学从创造“足球传奇”到实现“洼地崛起”的背后,一方面,是校长王长龙作为“掌舵人”带领全校教师23年坚守一隅、矢志不移的付出与努力;另一方面,是山东作为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唯一试点,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全省落地落实的一个缩影。从孙集镇中心小学在硬件建设方面前后10年的变化即可略见一二:

2010年以前,小学所在的原校区总的建筑面积不足1200平方米,连基本的实验室、阅览室都没有,最不堪的是校园地势低洼,每到下雨时,大街上的水就会向学校倒灌,学校成为“积水池”。下一场中等以上的雨,学校积水就能没过膝盖,师生需要涉水上放学,家长经常将其形容为“水漫金山”。

2020年,新一届商河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孙集镇中心小学提前谋划,合理布局,在领导支持下把原孙集中学的校区纳入中心小学,合并周边4所薄弱学校,在校生数量从600人增加到1500人,学校规模扩大到32个教学班,办学条件有了新提高。

10年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孙集镇中心小学年年都有看得见的变化:2014年建设了680平方米的功能室,2015年在全县农村学校建成了第一个塑胶运动场,2017年启动了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综合楼建设项目。学校的建筑面积从2800平方米增加到8000平方米,办学规模从12个教学班增加到了24个。后来,学校又争取到了100多万元的教学设施配套资金,全面改善了教育教学设施。

2021年,山东省教育厅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孙集镇成为首批强镇筑基试点镇。利用强镇筑基的政策和资金,学校相继实施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课程建设工程”“区域学校发展联盟”“学校文化建设”等项目,成效明显。

今年1月,山东省教育厅等18部门编制了《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像孙集镇中心小学这样的农村学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隗鹏 张桂玲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标签:

珠宝展示